匯基書院

匯基書院 潘貴才老師(電腦科主任) 創造學習動機 成功推動 iPortfolio   SLP,是為了新高中而制定的教育政策,然而,匯基書院的電腦科科主任潘貴才老師經過實際推動後,卻發現推動 SLP 要從初中開始。「如果學生在初中三年已經習慣自行輸入其學習歷程,那麼到了中四就不用太擔心了。而如果直接到中四才來進行,學生一來不瞭解 SLP 的要求,二來習慣沒有建立,會覺得很困難。」   SLP,你為學生提供了什麼條件? 因此,匯基書院自三年前即開始在全級推動以 iPortfolio 製作學生學習檔案。在 eClass Day 2008 分享三年來的經驗,潘貴才老師一開場即點出核心問題:「SLP 最主要的是展示學生全面的學習經歷,所以校方除了要設想如何教導學生製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為學生提供了什麼條件,讓他們可以有全面的發展?」 對此,匯基書院的方針和策略如下:   1. 讓學生瞭解何謂SLP 為了讓學生建立自我導向的態度,能自行輸入資料做好紀錄,校方第一步進行的是「教育學生自我管理」。 學習動機的發生建基於瞭解上。因此,匯基書院首先讓學生瞭解何謂SLP,並展示一些相關成果,其中包括學生的自述、經歷、各範疇的紀錄、獎項、校外表現等,讓學生有清楚具體的概念。   2. 建立良好的持續互動環境 為了讓學生能主動進行反思,在師生同儕之間建立良好的持續互動環境,匯基書院採用 iPortfolio 彈性的設計功能和互評功能,讓老師可以彈性地設置框架或內容進行教學,也讓師生及同學之間可以給予回應。因此,在這個平台上,同學不僅會習慣於將自己的學習歷程放上網,也能從老師的引導中、師生同儕的分享回應中學習反思。而潘貴才老師也發現同學之間的回饋,讓中二的同學反應良好而且興奮,更用心地製作他們的學習檔案。   3. 融入機制,配合發展 無論是推動任何政策,老師總是比學生承擔更多的工作和壓力。因此,匯基書院用心設計,利用 eClass 這平台,讓 SLP 這份「額外」的工作融入了學校的機制,甚至配合學校的發展,得以順利開展。 什麼是配合課程發展?給予網上習作即是其一,條件是要有清晰的要求,具體的指引、步驟。而學校發展,則是將校方著重發展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之計劃放在 iPortfolio裡頭,讓學生知道校方的要求。 對此,潘貴才老師說:「你會發現當你對學生提出要求時,他們都會很用心去做。要求要具體,讓他們知道要如何做、寫些什麼,他們就會做得更好。再加上老師也會配合來推動。政策在落實時動力就會大很多。」 同時,讓人欣喜的是,逐步開展的結果,部分老師也看到了 iPortfolio 對於學生學習資料的儲存及反思的益處。其中,中四美術科老師即要求同學製作 iPortfolio,記錄其在美術科的 學習歷程。   4. 階段性的學習,延續學習動機 而為了不讓同學的學習動機因內容一成不變而逐漸減低,匯基書院擬出了階段性的學習,列出每一年級的目標和掌握技能。 例如,中一的學習目標是 在iPortfolio…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 林佩華老師(中二電腦課老師) 反思教育,讓學習機會發生在生活中每一片刻 在新高中學制下,香港真光中學於去年起,採用iPortfolio 電子學習檔案,讓第一屆三三四學制的中二生和中一新生,學習建立「學生學習概覽」(SLP)。   以 iPortfolio 推動反思教育 SLP,除了要完整呈現學生的學業成績及校外活動紀錄外,其深層意義是推動學生針對其學習歷程進行反思。為此,真光中學首先成立了由公民教育主任領導,成員包含教務組、課外活動組、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多個部門的小組,推動有關工作;再針對「反思」這個教學目標展開了一系列的工作。   系列活動多放配合,讓學生掌握反思 「反思」,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其實並不容易。在參與活動後,問及感受,他們一般只會回應「很開心」、「不開心」,無法表達較為深入的感受。因此,針對「反思」教育,真光中學進行了多方面的配合。 首先,在去年九月份舉辦一個「學生概覽簡介會」,讓學生初步接觸「反思」。會中,校方告知學生為甚麼要做學生學習檔案,為什麼要用 iPortfolio 系統,為什麼要推行反思以及如何進行反思;同時,除了舉實例讓學生瞭解外,校方也用心設計了一份反思表,要中一生和中二生各就「在迎新營最深刻的一件事」及「在暑假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填寫事件內容及在這件事上的反思,讓學生實際操練。 學生有了初步瞭解,校方隨即進行多方配合讓學生實務操作。 電腦科老師教導學生建檔和製作 iPortfolio 的技術;班主任和英文科老師在批閱學生的週記及英文日記時,提醒同學在參加了某些活動後,不僅要記錄事情的發生經過,也要進行反思;而課外活動組則舉辦反思聚會,要求學生填寫反思表,反思他們參加了一年課外活動之後的感受…… 上述所有相關資料,校方除了要學生儲存在 iPortfolio 外,也派發資料夾和各色紙張,教導學生如何將紙稿檔案儲存在資料夾中,建立自己的學習經歷文件檔。 到了 11 月份,班主任即要學生把文件夾帶來,讓學生四人一組分享彼此的經歷。瞭解、練習、分享,三個學習步驟,讓真光中學的「反思教學」有了一個完整的歷程。   學生作品展現成果 多月的努力、多方的配合,到底成果如何?香港真光中學林佩華老師於 eClass Day 2008 以學生的 iPortfolio 作品,與在場老師分享了他們的成果。 活潑的介面中,除了可以看到同學的個人檔案、基本資料外,也看到了許多同學對於生活、學習各方面的分享。例如,難得有機會與香港羽毛球名將交手之後,一名中二女同學反思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而在花了許多錢買線上遊戲後,另一名同學反思說:「人應該腳踏實地,不要花時間在一些無謂或不實際的事上。」在家政課後,同學反思「發現親手做的蛋糕比伸手獲得的,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無論是課堂上的學習,或參加校內活動,或面對家庭變故,或到國外旅遊…… 在同學的反思中,老師會發現同學或許文字並不流暢,但他們或學習到了與同學相處,或開始關注環保,甚至接觸生命教育等等課題。 製作學生學習檔案,不僅讓香港真光中學的學生建立了自動自發的良好習慣,並對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開始關注,並進行反思——讓學習的空間,拓展到教室之外;讓學習的機會,發生在生活中的每一片刻…… 2008 年 3 月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 夏志雄老師(電腦科主任) 三合一智慧證件 提高教學效能 使用智能卡已有四年歷史,香港真光中學當初的主要目的是要將學生證、借書證及回家證三合一,簡化學校的作業系統。 學生證、借書證、回家證三合一 香港真光中學傳統的學生證同時包含圖書館借書的功能。而「回家證」則是該校的特殊產物,由於校方規定只有中四至中七學生有權在午餐時間外出用膳,因此特別設計了一張「回家證」,讓有關學生可以持證外出。 在使用傳統的學生證、借書證之下,該校電腦科科主任夏志雄老師表示,老師在學生點名部份的工作繁瑣——學生早上八點到校後,由班長到班上點名,再由老師簽名核實。午餐時間,由於中四至中七學生可以離開學校用膳,因此,午餐回來後,會再點一次名。 自從使用智能卡後,老師得以省略了繁瑣的點名工作——早上到校、午餐後回校、放學回家前,只需學生自行拍卡,一切資料即可由拍卡機整理呈現;而班長和教職員亦可藉助 eClass 確認同學的出席情形。此外,和其他使用智能卡系統的學校一樣,夏志雄老師也很欣賞該系統能清楚記錄同學離校時間這一功能,因為,這對於家長要瞭解孩子的行蹤,是非常方便的。   學生缺席名單有助監察流感的爆發疫情 而智能卡系統也能切合管理及分析統計需要,製作完整全面的學生考勤報告,如訓導處需要的遲到名單、午膳私自離校名單、缺席名單等。夏志雄老師說,學生缺席名單不僅對校方有用,對社會也有幫助。他以前陣子爆發的流感事件為例,在流感高峰期,校方若能從名單中發現很多同學缺席,而瞭解到主要原因是流感,就可以監察流感的爆發疫情了。 在推動智能卡的策略上,真光中學分成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以中四至中七級學生為對象,原因是高中生的自律性高,同時可以實驗午餐外出用膳後的點名功能;第二階段才推廣至全校全面實施。   老師鬆綁,教學效率提高 提起籌備階段面對的困難,夏志雄老師說,除了準備硬體設備、提供照片予 eClass 製作智能卡外,最關鍵也最花時間的是校方要重整工作流程,牽涉單位包括校長室、訓導處和總務處。然而,一勞永逸,往後除了每年須收集新生照片外,老師即可鬆綁於繁瑣的行政工作,而專注於教學上了。 2008 年 3 月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藍艾雄老師 (資訊科技組) 使用 eClass 三大問 「學得好?」、「願分享? 」、「能反思?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資訊科技組的藍艾雄老師,於 eClass Day 2008 會上分享該校推動網上教學的經驗時,拋出了這三個問題讓與會者思考。他說,該校老師們多年來之所以願意使用 eClass 平台作教學及行政之用,就是因為深思過這三個問題。 「學得好?」 藉助eClass,學生會不會學得更好? 藍艾雄老師舉了兩個實例,一是在中一至中三實施與香港大學聯合推動的中國文化篇章計劃;二是在中四、中五中國語文科利用 eClass 進行聆聽練習。在中國文化篇章計劃推動上,中文科老師要求學生在假期時利用eClass 平台自行閱讀有關教材,並做習作,如此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中華文化知識,也能為學生升上高中的學習做好準備。 至於在中四、中五中國語文科,該校將部份聆聽練習上載到 eClass 平台,讓同學除了可以在課堂上練習外,也能在回家後或放假時自行練習;而 eClass 的錄音功能,則讓老師輕易掌握同學們的練習情形。藍艾雄老師說,有了 eClass,同學們可以自行練習多幾次,對於朗讀、糾正懶音及誤讀,都很有幫助。   「願分享?」 藉助 eClass,學生是否更願意分享? 該校於去年開始使用 iPortfolio 電子學習檔案,並藉著中一級綜合人文科學其中一個單元「個人成長」,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學習歷程;而在這歷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與家人、同儕分享他的想法心情;iPortfolio 的互評功能,亦讓同學們可以互相給予評語、提供意見,一起成長。 「能反思?」 藉助 eClass,學生是否更能進行反思? 在中一級綜合人文科學的「個人成長」單元教學中,老師首先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其學習、人際關係、課外活動等課題,訂下他的個人目標及行動計劃。經過小組分享等課堂活動,學生在回家後,將其個人目標及行動計劃自行輸入電子學習檔案中。過後,再由老師引導,定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享,同學之間也可以在網上分享。在家長日,校方將學生的有關資料列印出來,讓學生將他的目標及進展、現況,面對面告知家長。到了學期末,學生再進行反思,自行在 iPortfolio 輸入他對各個目標的檢討。 這個經歷個人思考、同儕分享、努力經營、定期檢討、與父母溝通,完整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學到了事情著重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中的反思。   老師,您要如何達標? 就如藍艾雄老師說的:「iPortfolio 並非只是一個電子資料夾,把所有東西裝在裡頭就算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利用這個系統去進行學習和反思。」教育也是如此,老師的核心目標是什麼呢?老師該藉用什麼工具以更好地達標呢? 「學得好?」、「願分享?」、「能反思?」,三個問題簡單卻直切教育核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用心思考。 2008 年 3 月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 趙莊德老師 eClass 結合PDA,讓孩子愛上學習 「流動學習」是現今全球教育界一個重要的議題,流動電腦設備及無線電腦網絡的急速發展,令流動學習更備受矚目;而在香港政府於2007 年推出的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諮詢檔中,亦可顯見其重要性。 甚麼是流動教學?流動教學需要什麼條件?香港保良局姚連生中學的趙莊德老師和同事,聯合 eClass 等單位,經過一年的努力,在eClass Day 2008 和與會的老師們分享他們研究PDA 結合流動學習平台的成果,針對如何落實流動教學,提供了實際有效的方案。 選擇流動學習模式要「三」思 目前香港許多學校,各以不同的模式進行流動學習。但是,在決定採用哪一種模式之前,為了得到最好的成效,趙莊德老師建議大家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校方的流動裝置,和學校的伺服器,或中央數據庫之間的關係,適合採用離線模式,或在線模式? 學生所進行的活動,是屬於單向的,可預先下載電子書,而後自行在PDA 上閱讀;還是雙向的,必須上網進行活動,然後再將資料傳送回學校的伺服器? 學生的活動性質,是遊戲、電子書、文書處理,還是綜合性的?是否每一種活動都要應用不同的新系統? 與此同時,趙莊德老師亦提醒老師們要考慮到成本問題。因為,每一種系統都需要人力、物力去建立、維護、培訓,甚至技術支援,如果要應用數個不同系統,那成本可是不小。此外,單一功能的系統,在維護方面比較簡單;若複雜性不高,也較容易管理;而對於用戶來說,如果不同的活動需要不同的系統,老師及學生就需要接受多種培訓,那也會造成一定的困難。 eClass結合PDA,輕鬆步入流動學習 對於香港保良局姚連生中學來說,由於學校採用eClass 校園綜合平台多年,趙老師因而將eClass 與PDA 結合,讓老師和學生可以在無須重新適應新系統的情況下,輕鬆運用PDA 連接無線網絡來進行eClass 的教學功能。在會上,他提出了三種進行流動教學的裝置方案。這三種方案,功能有所不同,或僅是簡單地讓老師可以使用eClass 製作學習活動的電子教室,學生則透過無線網絡,運用PDA 從流動電子教室提取多媒體的教材及進行學習活動;或可進一步讓學生運用PDA從流動電子教室進行學習活動,並在活動後將流動電子教室的資料傳送回學校的eClass 伺服器內,從而豐富學生的電子學習檔案。 硬體易得,好軟體難求 然而,硬體設備終究是比較簡單的,對趙老師來說,更為重要的是系統軟件。eClass 的功能多,為了避免PDA 負荷太大,他精心挑選了eClass 裡頭適合戶外活動使用的功能,安置在流動學習軟件中。這個系統,有學生的學習內容說明;有放置學生戶外活動的訪問、錄音、攝影作品的專題研習;有老師針對學生設計的問卷調查、測驗/考試/工作紙;也有師生互動的討論欄、學生留言等…… 流動學習是教育的一大躍進,除了讓師生的教學互動延伸至戶外,讓學習的模式更為多元外,它其實還背負了一個更重大的使命——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回給孩子,讓孩子愛上學習! 2008 年3 月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黃百益老師 多媒體協作語言學習及評估平台——SBA 2.0,Are you ready? 校本評核(簡稱SBA),於1978年起,已逐步引入本港。其本意是要讓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以至他們學習與成長的過程,都獲得重視,讓考試可以更進一步配合教學、支持教學,效能得以大大提高。 而在語文科,SBA是會考口試的一部分。英文科和中文科老師必須讓學生在觀賞了影片或閱讀了書本後,重述其內容。學生可以選擇個人呈現,或小組呈現;而校方則要用DV帶拍攝其呈現過程,呈交考評局,作為評核之用。 沒料到的是,考評局的一番美意,由於種種現實因素,實施的結果,造成了許多語文科老師心頭的痛。 學生呈現SBA作品前,一個學期只能做一次練習! 針對這一點,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鍾永盛老師具體提出了語文科老師面對的問題:首先,在上課之餘,語文科老師同時要進行聽說讀寫訓練、SBA 練習;再加上師生比例一般為1:40,老師在時間、人數限制下,實際上無法讓學生進行充份的練習;其次,如果學生選擇以小組呈現,老師要擇時擇地集合學生練習,同時還要安排另一群學生為他們評分,在安排上可謂困難重重;而拍攝學生呈現過程的DV 帶,中四一份,中五一份,累積下來,老師在管理上費時費力可想而知。 種種因素下,黃百益老師和語文科老師交流時,警覺原來學生在製作他們的SBA 作品前,每一組學生在每一個學期只能做「一次」練習! 揮別DV帶,跨入一站式SBA作業時代 要如何解除老師們心頭的痛,同時恢復SBA 的美麗容顏,讓它得以發揮原來的良能呢?黃百益老師心中有三個期待:SBA 自主學習,不用DV 帶,藉助一個平台解決所有問題。 由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使用eClass 已兩年,黃百益老師因此設想在eClass 原本就很完善的平台上,加入適合語文科的功能,讓學生可以在此主動學習、製作並呈交作業,而老師還可以直接批改。這個一站式隨時隨地進行SBA 作業的新概念,獲得了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協作獎勵計劃」資助,在 eClass 的技術支援下實現了,校方建立了「網上多媒體學習平台」,命名為SBA2.0;而語文科老師們亦評估覺得其功能在使用上綽綽有餘。 強勁功能,恢復SBA 的美麗容顏 揮別了過去受時間場地限制的SBA 1.0 時代,簡單、方便、快捷的SBA2.0 帶來了許多好處:首先,它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多媒體的作品亦加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學生主動檢查要交的功課,將他們各類型的資料,包括影片、錄音、文字圖像等,自行上載,一次過完整呈現。而有關系統還會自動將優異作品按分數排名,讓學生互相觀摩。 其次,評分方式彈性。老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評分給予評語,此外,還可以做到跨校老師評分、同學互相評分。再配合eClass 裡頭的iPortfolio 系統,學生曾經做過的所有專題、SBA資料等,就可以如成績單般一一列出,讓老師一次過流覽。全面電子化,為老師們減少了許多文書工作。 要讓教育發揮其功能,除了有好的理念策略外,還必須要有好的「實踐方法」。SBA2.0,讓教師鬆綁於繁重的教務、時間壓迫下,讓學生鬆綁於單調單向的學習中,藉此還原SBA 的美麗容顏,讓老師不再為了SBA 而忙盲茫! 2008 年3 月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郭啟明校長 以eClass 進行中英文科教學改革 2005 年,宣道會鄭榮之中學以「新中英文課程學習平台專案」獲得了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針對中英文教學進行了多項改革。對此,郭啟明校長於eClass Day 2008 欣然分享了該校的實踐經驗。 多媒體資源,多元化教學 首先,這一筆三十多萬元的資金,該校主要用以增加支援教學的人手、添置相關器材及一些影片──多媒體器材、多元化資源,再藉助eClass 教學平台,郭啟明校長為該校中英文科的教學改革鋪設了優質的多媒體網上教學環境! 從錄影中觀摩交流,增進表達技巧 而在教學活動方面,在中四至中七學生的表達技巧訓練上,中英文科老師則利用攝錄機,將學生「說話訓練」、「個人短講」及「小組討論」的過程攝錄下來,並將錄影片段放上eClass平台,讓學生自行觀看。 郭校長笑說,剛開始面對鏡頭時,同學大都會很緊張;但是,一經攝錄,他們親眼看到自己的表現,同時也看到其他同學的佳作,再加上eClass 中老師評分、同學互評的功能,觀摩比較檢討之下,同學就知道何謂好的表達技巧了。 而華文科馮偉樂主任則表示,對於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同學的反應很好。最有意思的是,看到自己在演說中脫稿、口吃、笑場的情形時,同學會自行檢討,並設法改善。這些都是他們提昇自己演說技巧的重要經驗。而上載到網上的影片,同學會重覆觀摩,互相交流,有者還因此主動要求老師給多一次練習的機會。 多元教學活動,靈活評分功能 針對初中生,除了表達技巧的教學外,老師也將聆聽練習的電子檔案上載到eClass 平台,讓學生可以自行練習;此外,也嘗試讓學生在網上交作文及回家作業,並在平台上進行各類有趣的教學活動,如填字遊戲、配對遊戲等。其中初二級的老師還嘗試將暑期作業分階段上載到eClass 平台,藉以監督學生做作業的情形。 無論是進行上述哪一類的教學活動,eClass 眾多貼心的功能設計,為老師提供了不少便利。例如老師可藉助其錄音功能瞭解學生在聆聽練習的學習進度;可從系統檢視繳交作業的人數;可透過「自動登分系統」顯示分數;可將成績數據存檔於Excel 軟件內,從而進行班級之間的比較。而對老師最有幫助的,郭啟明校長說,莫過於eClass 中的即時自動評分功能,減輕了老師不少工作。 「自動統計」系統,照顧個別差異 此外,教師在登分後,可透過「自動統計」系統顯示整體成績的分佈。關於這一點,馮偉樂主任說,老師可在成績分佈圖中檢視哪類題目是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掌握的,哪類是需要個別教學的,哪類是需要重新講解的……這些分析資料有助於老師掌握學生的整體學習情形及個別差異,從而進行針對性教學。而對於學習能力強、求知欲高的學生,老師還可以上載多些閱讀材料,讓學生有多一些參考資料,或自行多做一些理解練習。 而郭啟明校長唯一遺憾的,是這個系統雖可以讓老師在網上批改作文,但該校老師可能還不太習慣面對螢幕,不太喜歡這種批改模式,他們還是喜歡拿著筆一份份批改的傳統方式。 記錄教學過程,培訓本土戲劇教師 除了針對學生教學外,宣道會鄭榮之中學亦藉助eClass 進行老師培訓。為了配合來日在新高中課程中將會增設的戲劇課程,該校日前在初中課程中引入戲劇教學,並專聘外籍老師教導;同時將有關外籍老師的教導過程攝錄下來,上載到eClass 平台,讓無法在現場觀摩的老師事後觀看,藉此培訓本土戲劇老師。 藉著多媒體器材,經由eClass 平台,宣道會鄭榮之中學設置了一個優質的多媒體網上教學環境。郭啟明校長發現,老師的教學技巧及教學策略都因此提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也加強了;同時,無論是學生或老師,對於多媒體工藝的知識和興趣都有顯著提昇。藉著資訊科技,教與學雙方,達致了更理想的模式,獲得了更大的動機及效益! 2008 年3 月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何思研副校長、蔡澤鍔老師、英趙淑玲老師 全校推行校園綜合平台 師生共建互動網上教室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一直致力為學生建立一個完善的學習環境,更期望建立一個電子化的校園,培育學生掌握科技應用的技能,令學生能配合社會的發展步伐。2002 年引入Class校園綜合平台,是學校提升教學質素和行政效率的重要一步。 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加強教學效能 學校在使用校園綜合平台初期,校長決定成立一個 eClass 推動小組,由資訊科技組老師及各科組代表老師組成,負責研究及推動校園綜合平台的使用。該小組的統籌蔡澤鍔老師表示:「eClass 推動小組於引入eClass 校園綜合平台扮演重要角色,小組老師會先了解校園綜合平台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訂立目標,作先導示範,然後向其他老師推介使用。校長的支持及老師積極的參與培訓,促使校園綜合平台的推展獲得成功。」事實上,推展策略和團隊的投入程度,是學校引入新事物的成敗關鍵。 在校園綜合平台應用方面,學校曾運用平台舉辦「校本每日一篇」網上閱讀計劃,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自學的機會。平台推行至今獲老師及學生廣泛使用,蔡老師認同說:「平台除了能幫助老師即時發放通告及消息外,老師更可把校本設計的教材上載至平台,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可查閱上載的教材。此外,有些老師更在平台上設定練習及專題報告題目,使學生可透過不同渠道學習。除了運用校園綜合平台進行學習外,部份科目的考試也可在校園綜合平台上進行,例如體育科老師運用平台進行體育常識的筆試,效果相當理想,老師還在系統上為學生設定不同的試卷,避免學生抄襲。」 校園智能卡──讓 eClass 校園綜合平台發揮更大效能 為配合校園電子化的大趨勢,學校於 2006 年10 月引入 eClass 智能卡系統。副校長何思研老師認為使用智能卡方案可幫助學校更有效地處理學生的出席紀錄:「學校每日均要處理大量學生資料,運用智能卡可加快點名的速度,透過中央及電子化處理,可以簡化工序,免卻人手輸入及處理的時間,更有效善用及分配人力資源。」 蔡老師表示當初考慮選用 eClass 校園智能卡方案,是由於系統價錢較其他供應商合理,加上學校一直使用 eClass 校園綜合平台,對 eClass 的產品有一定的信心,所以決定選用。資訊科技組英趙淑玲老師亦表示:「eClass 校園智能卡系統可與 eClass 校園綜合平台連結,學生資料可於一個平台上作整合,登入平台後可一次過處理資料統整。」 雖然學校在剛開始使用 eClass 校園智能卡時遇到一些問題,蔡老師表示 eClass 的支援讓他們感到安心:「在使用系統的過程中,eClass 的同事適時給予我們使用意見及支援。我們尤其欣賞 eClass 同事能與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問題,當學校需要協助時,eClass 的同事們會提供意見,盡力協助我們解決問題。」 校園智能卡可作圖書證使用 校園智能卡除可用作學生點名及付費外,更是一卡多用,作為學生證和圖書證,方便學生不用攜帶大量證件。首先需要在校園智能卡加入條碼,在借書時,圖書館理員只需掃瞄智能卡上的條碼,借還書籍資料立即輸入電腦,方便簡單。   後記 談到學校在校園電子化上的未來發展,目前學校已推行網上教學及網上行政管理,希望在未來日子更全面實踐校園電子化;目標是進一步減輕學校的行政工作,讓老師可集中精力於教與學,令學生有更大的得益。 2008 年 2 月

匯基書院 (東九龍)

匯基書院(東九龍)劉振華老師(資訊科技組) 電子化製作成績報告 數據整合互通令評估更全面 匯基書院 (東九龍) 提供優質的基督教教育,期望創造一個「Different Sky of Learning」,並著重學生個人全方位的發展。創校五年以來,學校積極運用資訊科技,冀望藉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學校更銳意建立電子校園,將行政全面電子化。學校最近增添了eClass「eReportCard 成績表管理系統」,用以製作學校獨特的成績表──「學習歷程檔案」。 以「學習歷程檔案」取代傳統成績表 每個學生的學習經歷都有所不同,為了讓老師、學生及家長了解學生的個人成長歷程,匯基書院(東九龍)推行另一類的成績表─「學習歷程檔案」,並安排於每個學期考試後作一個小總結。劉振華老師表示:「此檔案不僅載有學生的學期成績表,當中還記錄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及進度,分別由班主任及家長寫下評語及建議,指導學生需要作出改善的地方;而學生亦需作自我評估,透過反思,從經歷中學習。」 改用電子系統處理 簡化製作步驟 毋庸置疑的是,「學習歷程檔案」極富參考價值,但製作過程頗為繁複。劉老師分享道:「每個學期,老師除了要提交成績,還需要按科目及班別,為每位同學寫評語,再交由負責的同事整理一番,再行印製。由於每年有三個學期,工作量絕不輕省。」事實上,學校一直朝向電子校園邁進,採用平台系統去處理成績報告乃必然趨勢。劉老師續說:「eReportCard 系統可綜合處理『學習歷程檔案』的所有資料,例如各科成績、考勤紀錄、得獎項目和課外活動等。整個過程,由資料輸入、分數運算、網上對分到成績表印刷都能一站式處理,煞是方便。」 成績數據集中處理 方便追蹤學生進度 學校一直使用 eClass 網上教學平台,故網上習作及測驗的分數也可直接供相連的系統使用。老師更可利用 CSV 檔案,將非網上習作及測驗的成績匯入系統作登分及計分之用,體現集中儲存數據之理念。劉老師說:「以往老師各自以個人方法儲存學生成績,數據儲存未見統一,局限了數據用作分析之用途。現在,學校採用系統集中整理學生分數,方便學校統計及追蹤學生的學業表現及進度,從而作出教學上的調整。」 「以往若有舊生索取過往成績報告,最少要兩位老師協助校務處職員整理有關資料:一方面翻查以往成績紀錄;另一方面亦要查找考勤紀錄、課外活動紀錄等,頗費功夫。用了 eReportCard 後,校務處職員便能夠獨立處理,透過系統翻查紀錄,簡易地印制相關報告。」   系統設計貼近學校流程 eReportCard 備有供學生及家長核對成績分數的功能,減輕老師於核對分數上的的時間。劉老師表示:「透過系統,學校再不需列印對分紙供學生及家長核對,此舉既環保,亦可確保分數無誤才列印成績表,減少重印成績表的花費,這個設計完全符合學校的工作流程。」 與 iPorfolio 及智能卡系統整合互通 強化資料應用效能 學校行政電子化,最需要的是一套綜合不同行政功能的平台,eClass 的 eReportCard 就與 iPortfolio 電子學習檔案及智能卡系統整合。劉老師表示:「這種系統的整合非常重要,例如學生每天使用智能卡拍卡作考勤紀錄,有關資料將會待每學期完結時,自動應用於 eReportCard 的相關部份,不用人手點算及輸入資料,數據亦會較準確。另外,成績報告裡有關學生課外活動及教師評語部份,資料亦可直接由 iPortfolio 得到,無需再由不同地方收集,省卻不少功夫。最後,所有考勤、獎懲、課外活動及各科成績等資料將會轉存到學生的『 iPortfolio 電子學習檔案』內存檔。這樣的資料互通,節省時間之餘,亦可發揮數據的最大用途。」 eClass 行政系統多元化 滿足不同的工作需要 匯基書院(東九龍)考慮選用校園網上系統時,著重於供應商可否提供完善的售後及保養服務。劉振華老師表示: 「選用 eClass 系統後,雙方一直合作愉快,並且學校對 eClass 系統的整合度非常滿意,可滿足不同工作的需要。」匯基書院(東九龍)已採購了整套…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廖綺玲副校長、陳加強老師 智能卡及電子行政系統帶來高效率 提升學生的操行表現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一直逐步推行校園電子化的計劃,採用 eClass 網上教學平台已有三年時間,近一年更全面應用 eClass 智能卡及學生訓導管理系統,將一些以往需要人手處理的行政工作,改用電子化系統處理。過程中不但減輕了老師的行政負擔,更獲得了額外收獲。系統縮短了老師平日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的時間,讓家長更快知道子女的操行情況,對學生作出適時教導。家校緊密合作,更提升了整體學生的操行表現。 減省工作、改善效率,帶來真正的方便 在未採用智能卡系統前,學校一向使用人手點名,早上班主任記錄學生的出席情況,由校工負責收集點名簿,再交回校務處處理。雖然傳統的點名模式沿用至今,並沒出現大問題,只是較為繁複及花上一定的時間,但廖綺玲副校長說:「電子化點名帶來的方便及好處卻是無可置疑的。現在學生於進入校門時拍卡點名,便省卻了同事上課前逐一記錄的時間,只需透過電腦檢視即可,出席資料報告也較完善。而且,家長能登入 eClass 得悉學生到校及離校時間,不用致電校務處查詢,安心之餘亦有助家長管教子女。」資訊科技除了可將學校行政工作電子化,減輕現有的工作負擔,更提升了資訊的流通,帶來從前不可能有的方便。   訓導管理系統 有助提升學生行為表現 要做到學校行政電子化,單單應用智能卡並未足夠,鄧肇堅中學便同時採用了 eClass 的訓導管理系統。廖副校長說:「我們推行的操行計分制度比較複雜,加減分數會由班主任去審核,再由一隊負責老師覆審通過,最後才發家長信,好讓家長得悉後加以配合。」引進系統原意是將流程電子化,減輕行政工作,更增加家校合作。 系統縮短了老師平日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的時間,透過系統家長能更快知道子女的操行情況,她表示:「以往老師未必即時去扣分,可能會隔上一段時間才處理,但透過系統即時扣分便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因家長也能立刻從系統得知學生的校內表現,加以督促管教,並作出配合及適時教導,整體的學生操行表現也因此得到提升。」 選擇智能卡 重與eClass平台整合 坊間有不同的智能卡方案,陳加強老師談及選擇智能卡方案的經驗時說:「首要要求是配合學校運作流程。eClass 智能卡系統有足夠的彈性去處理複雜的點名安排,例如不同班別於考試週可有不同的上學時間,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另外,我們也有與坊間的收費卡作比較,但考慮到日後會出現的問題,例如交易費用、失卡即遺失現金等問題,便讓我們卻步。而且我們正使用 eClass 教學平台,採用 eClass 智能卡系統的最大好處是,所有學校系統都整合在同一套平台上,資料可以互通,師生只需要使用同一戶口登入,系統管理方面也較輕鬆。」 代別人拍卡機會微 學生學會自律 不少學校擔心出現學生代別人拍卡及忘記帶卡的情況,陳老師分享時道:「我們每天上學時間都安排工友在校門口當值,代拍卡的機會不大。再者,進課室後,點名紀錄需經由班主任確認,學生不敢胡亂拍卡。至於學生忘記帶卡,工友只需幫忙在介面輸入該學生的班別班號,便可完成點名程序。現時每日大概有 1 至 5 位同學忘記帶卡,問題算是輕微。最重要的,還是藉此教導學生學會自律。」 邀請師生工友參與討論 關注贏支持 學校試行智能卡系統不足一個月,便成功全面取替人手點名,至今運作順利。這有賴於學校充份明白到所有參與者包括老師、家長、學生及工友各個角色的重要性。廖副校長說:「計劃推行前,我們主動把所有老師納入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積極聆聽他們的意見及看法,並且舉辦了多次工作坊,讓老師對整個系統能有深入的了解,老師都樂於支持。而事實上 eClass 十分 user-friendly,老師並不抗拒使用。」 「我們甚至邀請學生參與討論,發掘在推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亦因此制定了完善的應變方案。也與工友會面及培訓,了解他們的憂慮,舉例說,工友不懂電腦,曾試過拍卡機脫線就以為電腦故障,若有充足的培訓,即可避免類似情況發生。這些預備工夫都有助學校成功推行智能卡。」   充足培訓測試 確保推行順利 家長方面,學校亦早有部署,早一年已正式向家長發信,收集他們的意見,告知他們家裡需設置上網的電腦,並開辦了四場工作坊,會上詳細地教授系統使用,並預備使用手冊供家長參閱。過百位參與的家長,皆接受新的點名及訓導管理系統,當中不少更對此欣賞不已。   歡迎政府撥款 考慮推行電子繳費 對於優質教育基金將撥款資助學校實現行政電子化,減輕教師工作壓力,廖副校長表示:「我們當然十分歡迎,很多學校以往想實行電子化,但未必有充裕資金。對本校來說,要再發展的話,就是考慮使用智能卡收費和硬件上的升級,並尋求更好的資料儲存方案,以更好地支援整個校園電子化的進程。」有資金也需要有信譽良好的合作伙伴,陳老師說:「eClass 的支援很令人滿意,透過電話很快就聯絡得上,反應也很快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希望 eClass 能持續發展,繼續支援我們。」 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