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一定喪志?還是玩物可以致知?第二屆「智在 bit 得」micro:bit 創意裝置設計比賽 當我們談到「遊戲」時,常常會被貼上「玩物喪志」的負面標籤。這樣的標籤讓人廢寢忘餐去玩樂的同時,有些遊戲也未必能讓玩家獲得有用的資訊。然而,我們是否該一概而論地認為「遊戲」是負面的呢?倘若「遊戲」可以讓人汲取知識,豈不是一件能讓人學習事半功倍的工具嗎?「智在 bit 得」比賽自第一屆起已引起學界極大迴響,本年度有來自100多間不同學校,超過500名中、小學生就參加了由 eClass 主辦的第二屆「智在 bit 得」micro:bit 創意裝置設計比賽,運用他們的 STEM 知識及創意、解難、協作、溝通等能力,利用 micro:bit 去設計一個令玩家可以達至「玩物致知」的遊戲裝置,讓玩家透過玩遊戲學習知識。在接近 150 隊隊伍當中,20隊的高小組及初中組隊伍就成功在一眾優秀隊伍中脫穎而出,並已於在6月24日瑪利諾中學舉行決賽暨頒獎典禮,最後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及獻主會聖母院書院分別奪得高小組及初中組的冠軍殊榮。 第二屆「智在 bit 得」micro:bit 創意裝置設計比賽以「玩物致知」為主題,並於去年11月30日揭開序幕。參賽隊伍需以2至4人組隊,在初賽階段以不同類型的探究形式發掘出同學的學習需求或困難,再按需求設計一個 micro:bit 遊戲向玩家展示一個學科知識或理論,提供有趣的玩樂方式讓同學輕鬆學習他們認為困難的科目,利用科技和創意達至「玩物致知」的效益。在過去大半年的時間中,各隊隊伍在參與不同的參賽者簡介會與免費編程工作坊後,都對裝置設計的方向有更深入的了解。經過數月的努力後,大會更收到超過130份的優秀作品! 在初賽評審們日以繼夜的努力下,終在4月26日成功於眾多優秀作品中精選出每組別20隊隊伍入圍決賽。而一眾決賽隊伍在5月10日的「決賽簡介會」汲取了決賽評審們給予的寶貴建議後,於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進一步改良裝置,並成功製作遊戲實物。今屆比賽亦繼續設有公眾投票的環節,在6月16日至6月22日期間,讓公眾可以透過網上投票了解各隊精心預備的作品介紹與作品構想。最後得票最高的高小組隊伍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以及初中組的滙基書院 (東九龍)分別憑著他們的作品「自理小達人」及「Math-o-poly」獲得了「我最喜愛的作品大獎」。除了公眾投票的環節外,今屆決賽更特別增設了「自由參觀及交流時間」,讓各隊同學在專注匯報以外,更能夠試玩其他隊伍的作品,透過同儕間的交流切磋,互相投票選出「現場人隊伍大獎」,最後此「識英雄重英雄」獎由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的作品「變色龍」奪得。 至於決賽匯報方面,大會很榮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總監莊紹勇教授、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李志文校長、黃埔宣道小學李德衡校長、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 (小學部) 馮家俊校長、eClass Limited 的陳勇志先生,以及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鄭賢義博士作為決賽評審團。比賽最後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及獻主會聖母院書院分別憑「側側執質數」與「疾走雷射光學迷宮」遊戲裝置奪得高小組及初中組的冠軍殊榮,他們的作品更將成為 STEM@eClass 學習套件及「bit做」訂制課程,讓全港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及製作他們的作品。而高小組銀獎及銅獎分別由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及民生書院小學獲得;初中組銀獎及銅獎則由滙基書院及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獲得。除了以上獎項外,比賽更設有「最具創意大獎」、「最佳美術設計大獎」及優異獎,每個獎項的得獎隊伍亦可獲得現金獎。 再次恭喜所有獲獎隊伍,期待下一次的「智在 bit 得」比賽可以看到更多創意十足的 STEM 裝置誕生,讓年輕的發明家們繼續利用科技為香港帶來新作品! 高小組金獎得獎隊伍為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作品名稱是「側側執質數」。 高小組金獎得獎隊伍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的參賽學生正在向評審介紹作品「側側執質數」。 三位高小組評審正在專心聆聽隊伍的作品匯報。陳勇志先生 (左)、莊紹勇教授 (中)、李志文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