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發展電子教學、閱讀、行政、通訊
平台與App無縫整合 迅速拓展數碼校園
郭芸校長、鄭德明主任、葉太(家長)、呂太(家長)
引入電子學習、數碼校園已漸成為現今社會的發展趨勢。聖若瑟英文小學早於2013年已決意推行電子學習,希望透過互動教學來提升學習成效。於搜羅坊間不同的方案後,該校直言十分欣賞eClass兼備電子學習及校園行政等範疇,能全面滿足校本需要。於是,該校便同步引入網上教學及電子行政,並於短短兩年間發展成熟,值得他校參考借鑒。
引入互動科技 由教師主導電子教學
於1958年創校的聖若瑟英文小學,一直堅守優良傳統和教學質素之餘,也不斷與時並進,計劃以電子學習作為發展數碼校園的首要方向。郭芸校長分享道:「現今社會的孩子熱愛科技,作為傳統小學,我們也要配合時代發展,於課程中加入電子教學的元素,務求令學習效果更為顯注。」經過一輪方案篩選及向他校取經後,最終於2013年正式引入「PowerLesson互動課堂」。該校資訊科技主任鄭德明老師解釋指:「PowerLesson可供老師靈活設計整個教學流程,按學生需要製作最合適的教材,由老師主導教學,但坊間的現成電子教件卻未必能配合我們這個教學目標。」落實計劃後,該校隨即開展教師培訓等籌備工作。
跨學科分段推展 建構電子教學氛圍
為建立電子教學的氛圍及鼓勵各科老師廣泛應用PowerLesson,鄭主任率先於2013年的暑假成立了核心小組,由資訊科技組及中、英、數、常各科老師代表參與eClass提供的教師培訓課程。於九月開學後,核心老師再於各科組會議上分享所學,以協助其他同工實踐電子教學。踏入十月,鄭主任正式為全體老師安排培訓,並由eClass教育發展團隊專責協助同工製作電子教案。完成培訓後便正式於小四至小六的中、英、數、常各科同步試行。鄭主任分享實踐經驗指:「計劃初期,我們先要求老師於課堂加插一至兩個電子學習活動,如全班討論、互動投票等。經過兩個多月的試行期後,老師們進一步設計更完整及互動的電子課堂。而為推動老師善用電子工具和網上平台,我校規定所有老師必須於每學期最少進行一次電子課堂。對學生而言,他們每學期最少會進行四節中、英、數或常識科的電子課,整體使用率屬高水平。」經過半年的實踐後,該校於下學期首次以電子學習作為重點,定期進行跨學科集體備課,由老師逐一分享電子課堂設計和教學成果,讓科組同工互相學習、集思廣益,同時也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
積極汲取經驗 創意設計課堂
據統計,現時該校超過八成老師皆曾應用PowerLesson進行電子教學,當中部分老師會透過eClass舉辦的講座和學校分享會中得到啟發,回校自發設計電子課堂。鄭主任分享道:「老師們曾借鑒他校的英文電子課,從而啟發應用PowerLesson於資優課程,結合免費的教學App,教授資優生有關創意英文寫作的技巧。」而鄭主任亦將這概念深入應用於視藝科,他續指:「以『認識教堂建築』這課題為例,我嘗試於 PowerLesson中加插歐洲及香港教堂的相片進行講解,並鼓勵學生進行激答遊戲,引導他們從圖片中分辨不同建築風格。由於激答遊戲具競爭性,我因而發現該課堂的學習成效非常顯注,能即時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另外,他又利用 PowerBoard 設計了拼圖活動,讓學生利用碎片拼砌出教堂的原整外貌,從而了解不同風格建築的特徵。學生了解基本知識後,鄭主任再設計一道題目──「若你要建造一所教堂,你會選用甚麼建築風格?」,並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於討論區列出選取的原因及特點,並進行演說分享。鄭主任便從中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改革了視藝科教學,亦推動了其他老師相繼投入電子教學。
推動自學理念 統一整體課程管理
談到學校的教學理念,郭校長認為除了透過電子教學提升課堂互動性外,也能推動「自學」的理念。她分享指:「我校老師會利用PowerSpeech的語音功能,以英文、普通話或廣東話作課文伴讀,協助學生理解深奧的課文內容。此外,老師亦會透過PowerVoice預先錄製聲帶,供學生回家播放,自行讀默。我們發現這些做法的效果良好,有利於學生自學。」此外,從管理的角度出發,郭校長認為現時同級老師共用相同的電子教案授課,較為省時有效。
相繼引入電子書及電子圖書館
為培養學生優良的閱讀習慣,該校銳意引入電子書,透過互動及趣味元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鄭主任分享指:「學生對電子書很感興趣,可以透過書內小遊戲進行互動,提升閱讀量。」雖感受到電子書帶來的趣味性,該校仍堅持保留實體書。鄭主任解釋指:「我們希望於實體書與電子書之間取得平衡,以顧及學生的視力需要。」但由於舊有圖書館的人手管理模式較為傳統,管理耗時。於是,該校繼而引入電子圖書館,透過網上系統集中管理及儲存書目資料及借還紀錄,簡化日常館務工作。鄭主任憶述:「以往學生借還書時,均需透過人手逐一抄寫書目資料,耗費不少時間。現在只需透過智能卡及條碼機直接處理借還紀錄,過程簡單快捷,同時可培養學生攜帶智能卡回校的習慣。」他又指計劃推行初期須克服不少困難,如安排人手逐一輸入圖書資料、進行系統測試及提供培訓等,但考慮到長遠能提升圖書管理效能,便決心嘗試推行。「系統可供隨時檢閱館藏借閱流量,方便日後添置書目。」他滿意道。
迎合智能裝置潮 短期內見成效
有見智能裝置的應用日趨普及,該校亦與時並進,引入eClass App(家長版)及eClass Teacher App,讓家校隨時隨地透過智能裝置進行溝通。郭校長分享道:「現時使用智能裝置已成為潮流,大部分家長都不會感到抗拒。」鄭主任亦補充指:「未推行App前,家長總會因電腦設備不足等原因而拒絕使用網上行政模組。但由於智能手機對現今家長而言十分普及,使用上帶來很大的便利,因此全校近700位學生中,只有約10位家長沒有安裝App。」但該校深明必須取得足夠的使用率,才能有效促進家校溝通。故此,學校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計劃來支援家校使用eClass App,並於短期內取得顯著成效。
即時發佈校園緊急消息
提及過往的家校溝通模式,郭校長及鄭主任均異口同聲表示:「以往學校出現突發事情,只能透過學生手冊或由班主任逐一致電通知家長,費時繁複。但現在可透過App的即時推播訊息,讓家長第一時間緊貼學校最新動向。」而家長葉太亦表示最欣賞即時訊息的功能,她讚指:「現在我可隨時隨地透過手機查閱學校最新資訊及活動,讓通訊變得更直接快捷,而且可促進家長間的踴躍討論,使家校關係更親近呢!」
電子通告加快資訊傳遞
現今家長生活忙碌,往往未能全面跟進子女的在校情況,以致經常出現漏簽通告的情況。學生家長呂太表示:「現在可透過App即時簽閱電子通告及翻查過往通函內容,大大減低漏簽的機會,既方便又環保。」對於現時取得約9成的通告簽回率,鄭主任指出:「班主任可隨時查閱通告的簽回狀態,方便根據名單發出追收提示,提醒家長按時簽交通告。」
考勤紀錄讓家長更感安心
由於葉太需經常到外地公幹,無法緊貼兒子的每日考勤情況。她表示:「我經常擔心兒子上學會否遲到,但現在可透過App即時查閱到校時間,即使身處異地亦感到安心。」鄭主任亦讚指自從使用拍卡點名後,考勤紀錄更為準確,而且系統能直接匯出數據以製作成績表,過程既簡易又安全,不需再擔心遺失重要資料紀錄。
制訂時間表逐步推行計劃
郭校長認為要成功推行計劃,必須備有周全的計劃,並分階段循序漸進,好讓家校更易適應。提及如何推動及支援家長使用App,鄭主任分享道:「我們會先派發通告通知家長安裝App,再由班主任於家長會當日逐一鼓勵未安裝App的家長,即場親臨資訊站進行安裝。」此外,該校亦製作校本使用指南以支援家長及教職員操作App。呂太讚指:「用戶指南十分實用,家長朋友們都很喜愛呢!」該校於短短兩年間已取得逾9成家長使用率,郭校長總結指十分感激資訊科技組老師的完善部署及eClass團隊的緊密配合。「有賴同工們於開展計劃前不斷進行測試,並制訂詳細的推展時間表,好讓家校有充足時間準備及適應。而eClass團隊的分工亦十分清晰,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專業意見及協助。」她滿意的道。